苏洵《辨奸论》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《辨奸论》 苏洵 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。惟天下之静者,乃能见微而知着。月晕而风,础润而雨,人人知之。人事之推移,理势之相因,其疏阔而难知,变化而不可测者,孰与天地阴阳之事?而贤者有不知,其故何也?好恶乱其中,而利害夺其外也。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:&ld2021-01-28
苏洵《六国论》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六国论 作者:苏洵 【原文】 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道也。或曰:六国互丧,率赂秦耶?曰:不赂者以赂者丧,盖失强援,不能独完。故曰:弊在赂秦也。 秦以攻取之外,小则获邑,大则得城。较秦之所得,与战胜而得者,其实百倍;诸2021-01-28
苏辙《上枢密韩太尉书》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原文 太尉执事:辙生好为文,思之至深。以为文者气之所形,然文不可以学而能,气可以养而致。孟子曰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今观其文章,宽厚宏博,充乎天地之间,称其气之小大。太史公行天下,周览四海名山大2021-01-28
曾巩《墨池记》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墨池记 曾巩 作者介绍: 曾巩,北宋散文家。唐宋八大家之一。字子固。建昌军南丰(今属江西)人。嘉佑二年(1057)进士。历任馆阁校勘、集贤校理、实录检讨官,官至中书舍人。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,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,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2021-01-28
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游褒禅山记 作者:王安石 〖原文〗 褒禅山亦谓之华(huā)山,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,而卒葬之;以故其后名之曰“褒禅”.今所谓慧空禅院者,褒之庐冢也。距其院东五里,所谓华山洞者,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。距洞百余步,有碑仆道2021-01-28
西郊观桃花记·(清)朱鹤龄吾邑城隍偪仄[1],独西郊滨太湖,野趣绵旷,士女接迹。 出西门约里许,为江枫庵。庵制古朴,开士指月熏修之所也[2]。折而南一里,为石里村。桑麻翳野,桃柳缀之,黄花布金,温黂炙日[3]。昔嘉靖中,乡先生陆公居此地。陆公治行有声,今遗构尚存,止小听事三间耳。 又南则桃花2021-01-28
同里顾氏梅林记·(清)朱鹤龄同里环湖泊之秀,多故家士族。元末倪元镇、杨廉夫辈尝游憩其地[2],遗迹至今存焉。东偏有园林一区,故顾氏之居也。老梅铁干几二百株,中有高丘矗上,可十余丈。登其巅,则庞山、九里诸湖皆在指顾,风帆、沙鸟灭没烟波,邨坞、竹树历历可数。当花发时,高高下下,弥望积雪,清香闻数里外。 2021-01-28
仕训·(清)傅山仕不惟非其时不得轻出,即其时亦不得轻出[1]。君臣僚友,那得皆其人也[2]。仕本凭一“志”字[3]。志不得行,身随以苟,苟岂可暂处哉[4]?不得已而用气,到用气之时,于国事未必有济,而身死矣。死但云酬君之当然者[5];于仕之义却不过临了一件耳[6]。此中轻重经权岂一轻生能了[7]? 2021-01-28
口技·〔清〕林嗣环口技·〔清〕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。会宾客大宴,于厅事(1)之东北角,施八尺屏障,口技人坐屏障中,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(2)而已。众宾团坐。少顷,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,满堂寂然,无敢哗者。 遥闻深巷中犬吠,便有妇人惊觉欠伸,其夫呓语(3)。既而儿醒,大啼。夫亦醒,令妇抚儿2021-01-28
与嵇匡侯书·(清)金人瑞同学弟金人瑞顿首:弟年五十有三矣[1]。自前冬一病百日,通身竟成颓唐[2]。因而自念:人生世间,乃如弱草,春露秋霜,宁有多日?脱遂[3]奄然终殁,将细草犹复稍留根荄[4],而人顾反无存遗耶?用是[5]不计荒鄙,意欲尽取狂臆所曾及者[6],辄将不复拣择,与天下之人,一作倾倒[72021-01-28